《“十四五”需求升级,环境监测企业应如何临机制胜》一文中,我们从硬实力、软实力两方面,探讨了环境监测行业未来五年“三更三化”六大关键词,包括更多、更全、更精准、规范化、智慧化、一体化。同时我们预测,“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将迎来968亿元的累计投资,年复合增长12%,同期运营市场将保持11%的年复合增速,到2025年实现165亿的规模。
本文我们将探讨伴随需求升级的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竞争现状
当前环境监测行业主要分为三大阵营,分别是外资企业、国内设备企业及国内第三方运维企业(如图1)。外资企业的业务重心在上游,包括监测所用到的分析仪器、监测仪器的关键部件等;国内设备企业的业务重心在中游,包括集成化的监测仪器、监测系统等,但***企业正逐渐向上下游延伸,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国内第三方运维企业监测业务规模较小,主要是下游的仪器运维及污染物检测服务。
过去几年内,国内设备企业强势扩张,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外资企业虽有技术优势,但由于我国对相关设备国产化的支持,加之国内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优势不断下滑。可以看到,为加快环境监测设备国产化步伐,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如《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鼓励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规定政府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第三方运维企业以小规模居多,受数据造假、运维不规范、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影响,部分被淘汰出局。截至2020年,我国环境监测CR5为45.1%(如图2),行业集中度较高。
两大变局
展望“十四五”,随着“三更三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面临变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自动监测对仪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握高端产品的外资企业重获竞争力。当前我国高端分析仪器仍依赖进口,近两年来贸易逆差虽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数十亿的差距(如图3)。2018年,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的国产品牌市占率约为20%、15%、27%,差距仍然较大。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正借势探索更多打开中国市场的方式。部分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联手,实现本土化制造,如日本岛津于2017年与浙江赛鹭鑫仪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携手进入中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市场治理领域。岛津公司拥有的一系列先进的气相色谱等检测硬件,与赛鹭鑫公司自主消解VOCs催化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岛津加速中国市场布局,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部分外资企业结合中国市场需求持续创新,构建技术壁垒,如德国福德世针对我国粉尘超低排放监测的要求,投放抽取式粉尘仪PFM06ED,成为***早出现在中国市场的粉尘仪,尽管有类似的国产产品相继出现,但福德世针对越来越低的排放限值持续研发粉尘监测、细体颗粒物监测和气体检测领域的新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保证技术优势。
其二,一些实力较强的跨界企业有所行动,也想从监测中分一杯羹。目前我们看到的跨界企业主要有两类,分别是通信企业和物业企业。
通信企业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为代表,典型项目如中国移动于2019年9月中标的宝鸡市陈仓区购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服务项目,项目金额为2400万,项目内容为1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及运维。虽然项目金额不大,但通信企业实施“降维打击”的实力却有所体现。一方面,他们拥有数量大、分布广的通信站,将其应用于环保站房的维护绰绰有余,优势巨大;另一方面,其通信数据采集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标准更高,在数据服务方面更为专业。
物业企业以万科物业为代表,典型项目如2019年9月中标的深圳市河流水质科技管控项目,项目金额约1.9亿,项目内容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服务、视频监控数据服务、巡查管控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小微黑臭水体验收销号、河流排污口“查、测、溯、治、管”。物业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提出了创新的管理方式,将物业化管理理念引入环保领域,以环境及其附属的环保设施和设备为中心,涉及与其有关的上下游多种工作,将环境作为资产进行管理。